酒店交易网> 酒店资讯> 资讯详情
消费降级下的转型命题:从酒店业 “最差暑假” 说起(摩根士丹利观点)
发布时间:2025-07-30 10:14:47

来源:原创 文教说增量 侵删


e9e6e56f70e4c08daa79dc8f71aabeac_7a3e09dd2ec03e7cc7b29f53921b14759b8223d0.png


“旺季不旺,量价齐跌”!

 

这八个字形容今年暑假酒店行业的市场现况再合适不过了!旺季周期也大幅缩短,传统暑期旺季从2个月缩水至1.5个月,2025年7月中旬已出现订单断崖式下跌,部分城市酒店预订量甚至低于平时周末。高考结束后的首批游客返程后,市场迅速冷却,家庭出游比例显著减少。

 

摩根士丹利 2025 年暑期研报抛出的 “最差暑假” 论断,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 —— 酒店业每房收入(RevPAR)同比下降 8%、浙江区域业绩滑坡 15-25%、高星酒店房价与入住率双降等数据,不仅是行业周期性波动的体现,更标志着消费降级浪潮下服务型经济的转型拐点已然到来。当 “花小钱办大事” 成为消费者的集体共识,服务型企业的生存逻辑正从 “规模扩张” 转向 “价值重构”,而酒店业的困境恰为这场转型提供了鲜活的观察样本。

 

一、消费降级的双重面相:从酒店业困境看需求变革

 

消费降级在酒店市场呈现出鲜明的 “冰火两重天” 特征。一方面,高端酒店遭遇滑铁卢:文旅部数据显示 2024 年第三季度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跌至 599.72 元,出租率仅 60.73%,那些动辄上千元的海景套房、行政酒廊正沦为 “摆设”;另一方面,中端连锁酒店逆势增长,亚朵、全季等品牌通过 “300 元价格带 + 精品体验” 的组合,将出租率稳定在 80% 以上。这种分化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结构性变迁 —— 不再为 “品牌溢价”“面子消费” 买单,而是追求 “功能价值 + 情感满足” 的性价比最大化。

 

酒店业的暑期困境更暴露了消费降级的深层逻辑:需求并非消失,而是转向更精准的匹配。华中新一线城市酒店老板 R 总提到的 “高考后旺季即落幕” 现象,实则是消费者对 “无效消费” 的警惕 —— 过去家长带着孩子 “打卡式旅游” 的冲动消费减少,取而代之的是 “周末短途游”“本地深度体验” 等低成本模式。这与餐饮行业的变化形成呼应:高端餐厅包间预订量下降 30% 的同时,社区食堂、平价小馆的午市翻台率提升 25%,本质上都是消费重心向 “刚需场景” 的迁移。消费降级对服务型企业的冲击,本质是对 “粗放式经营” 的淘汰。酒店业在供给端的盲目扩张(2024 年全国酒店达 34.87 万家)与需求端的理性收缩形成尖锐矛盾,而这一矛盾同样存在于教育培训、美容健身等行业。当消费者开始计算 “每一分钱的投入产出比”,服务型企业必须重新定义 “价值交付” 的方式。

 

二、消费降级倒逼下的服务型企业转型路径

 

1、从 “价格战” 到 “价值战”:重构性价比坐标系

 

酒店业的教训证明,单纯降价绝非应对消费降级的良策 —— 浙江部分酒店暑期降价 15% 后,利润空间被压缩至盈亏线边缘。真正的转型应是 “在可控成本内提升价值感知”,如全季酒店通过 “零冗余设计” 降低装修成本,却保留 “书香大堂”“舒适床垫” 等核心体验,让消费者觉得 “花得值”。这一逻辑可延伸至全服务行业:餐饮企业可推出 “半份菜”“工作日套餐”,用灵活定价替代单纯降价;健身机构可将 “年卡” 拆分为 “月卡 + 定制课程包”,降低消费门槛的同时提升服务精准度。

 

2、从 “单一服务” 到 “场景融合”:挖掘存量需求

 

酒店业的跨界尝试颇具启发 —— 潇湘华天大酒店的 “美食驿站” 日均营收 6 万元,本质是将闲置的厨房资源转化为社区便民服务。这种 “主业 + 场景延伸” 的模式,为服务型企业提供了破局思路。

 

消费降级下,消费者更倾向 “一站式解决需求”。成都一家连锁酒店与周边菜市场、便民药店合作,推出 “住宿 + 生活服务包”,住客可凭房卡享受菜市场配送、药店折扣,这种 “酒店变社区枢纽” 的转型,让其非客房收入占比提升至 22%。

 

3、从 “标准化” 到 “颗粒化服务”:建立情感连接

 

消费降级并未削弱消费者对 “情感价值” 的需求,反而使其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酒店业中,那些保留 “老板亲自接机”“手写欢迎卡片” 的民宿,复购率比连锁酒店高 20%,原因在于 “个性化服务” 能对冲价格敏感度。这些成本极低的动作,能让消费者感受到 “被重视”,从而在价格相近时选择更有温度的品牌。

 

三、转型的底层逻辑:与消费者 “共情”

 

摩根士丹利报告中 “最差暑假” 的背后,是酒店业与消费者的 “认知错位”—— 企业仍沉浸在 “旺季溢价” 的惯性中,而消费者已进入 “理性决策” 的新阶段。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本质是通过系统性调整,重新建立与消费者的 “认知共鸣”。消费降级不是市场的萎缩,而是市场的 “洗牌”—— 洗掉那些靠信息差、溢价生存的企业,留下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品牌。酒店业如此,所有服务型企业亦如此。

 

今年暑假,糟心的不仅是广大酒店业者,消费理性化、供给过剩、加速内卷,让很多行业陷入困境!而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差异化产品力与精细化运营能力,保证让自己留在牌桌上,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当企业能回答 “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而非更便宜的选项” 时,转型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那如何为客户真正创造价值,详读以下书籍会解答你的疑惑。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



    有间医疗
    有间写字楼
    有间工厂
    有间土地
    有间商铺
    酒店交易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其内容和图片的真实性、合法性、版权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的信息为准。本网站信息凡涉及面积单位均为建筑面积,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租赁或购买该物业时,请谨慎核查。
郑重提示:
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