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创意信息服务平台--哪里有!
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资讯 缘盾情感:幸福也有公式?科学家教你如何谈恋爱

缘盾情感:幸福也有公式?科学家教你如何谈恋爱

发布时间:2020-11-10 16:23:29

婚姻幸福似乎是一件需要运气的事,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女生会“剩”下来?为什么有些“平平无奇”的女生会找到优秀的伴侣?难道没有一道准确可靠的幸福公式吗?

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曾听过,苏格拉底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走进麦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是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后面,机会还很多,完全不需要过早定夺。直到苏格拉底大喝一声:“你们已经到头了!”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个个两手空空地走出麦田。

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悲的是,很多现代人还是一而再地重复这类错误。如今社会上严重的“剩女”问题,往往不是女人不愿意走入婚姻的殿堂,而是她们在挑选终身伴侣的过程中错失了那一个“最大的麦穗”。可惜人生不能回头,她们以为后面的人生还会有“更大的麦穗”,但往往“再大的麦穗”都是别人家的,能挑剩下来的“麦穗”都不怎么样,最后在人生的路上只能接受“两手空空”的现实。

既然科学能总结出女人“剩”下来的原因,那有没有同样科学的解决之道呢?

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就是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人还真的就将寻找幸福婚姻总结成一个的数学问题。

开普勒的上一段婚姻并不幸福,因此他在下一段婚姻前拿出研究科学的精神,列出了多项参数,并对所有的相亲对象进行详细的考察,力求找到“最大的麦穗”。

在开普勒逐个跟相亲对象交往时,他遇见了第5名女性,对方的勤俭持家、善良忠诚打动了开普勒,让他想就此定下来,可惜,他还是犯了苏格拉底弟子们的错误,带着“下一个会不会更好?”的念头,开普勒放弃了这名女性。

后来,开普勒总共交往了11名相亲对象,但还是没有找到他心目中“更大的麦穗”,眼看就要两手空空地走出麦田的时候,开普勒作了一个弊,他调头前往第5名女性的家中,直接跟这位曾被他拒绝过的女士求婚。

幸运的是,这名女士还没有结婚,同时答应了他的请求。这第5名女性就是后来跟开普勒生育了6个子女,最后幸福终老的苏珊·罗伊特林格。

开普勒这次差点错失真爱的过程总结出来,成为后来著名的“最优停止理论”。这个理论的适用十分广泛,除了可以用作挑选结婚对象外,还能用于买东西、招聘、看房子等等,甚至选秀节目里也十分常见。

这个理论很简单,就是头几个选择对象只用于考察,不急于选择,通过观察头几个选择对象来判断整体选择对象的水平,等心中有数后,后面只要出现比头几个选择对象更好的就直接拿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选秀节目先出场的,往往都是炮灰。

这个理论的难点在于,观察时间太长的话,就会浪费选择机会,观察时间太短的话,又定不好考察标准,因此,“观察量”就是关键。

不过,数学家早为我们计算好了,这个“最优停止理论”的比例,就为1/e≈ 36.8 %。公式太复杂了,有心的人可以去研究,这个比例还可以用“穷举法”,列出N等于任何自然数的情况,当N越大,这个最优比例就越接近36.8 %。

数学不好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步,“最优停止理论”套用到恋爱里面就是:1、估算出一生当中最多会谈多少次恋爱;2、将前面36.8 %的恋爱对象列为考察标准,不作为结婚对象;3、在谈过36.8 %的恋爱后,只要出现任何一个恋爱对象优于考察标准的话,立马将其作为结婚对象发展。

套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第一步,假设一个女孩子从20岁开始谈恋爱,一直谈到女人最敏感的35岁,毕竟35岁以上的女人就是高龄产妇了。再假设每次恋爱都要花费2年时间,那么(34-20)/2 = 7次,女孩子的一生大概会谈7次恋爱;

第二步,算出前面作为考察标准的恋爱对象,M=N×36.8 %,即7×36.8 % ≈ 2人;

第三步,确定方案,在谈前两段恋情的时候只作为考察标准,从第三段恋情开始,只要某一个恋爱对象比前两个人好,立马认定其为结婚对象。

可惜的是,这套理论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在每个人身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运筹学教授迈克尔·特里克就用过这套理论来选择结婚对象,他在结束“考察期”后,很快就找到了他心目中的“最大的麦穗”,这个姑娘比之前所有约会过的对象都优秀,也符合这套理论的所有条件。于是他果断出手,向这个姑娘直接求婚。没想到,这个姑娘直接拒绝了他。

没错,这套理论的最大问题在于,不是每个恋爱对象都能够成为结婚对象,你在挑选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挑选你。虽然这套理论存在缺陷,但不可否认这套“最优停止理论”在我们的恋爱当中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的。比如:

一、恋爱要趁早,结婚不要早

很多人估计会持反对意见,还有人会拿身边人初恋就结婚的例子来反驳,可惜的是,当我们从现实中客观地寻找例子的时候就会发现,真正能够从初恋一直谈到结婚,然后一路幸福美满下去的例子其实寥寥无几。

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总结一下大学同学里,那些初恋的情侣最终一直走到结婚的有几对?虽然我们都向往从一而终的爱情,可惜现实总是很残酷,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没有经历过现实生活的残酷打击,光凭一份纯真去谈恋爱,结果总是令人失望的。

二、不要谈长时间的恋爱

这套理论是假设每段恋爱都只谈两年,如果我们在一段恋爱中就耗费几年甚至十年以上,那我们还是没办法挑选出“最大的麦穗”。须知道,女人的黄金年龄就只有那么几年,越到后面,能选择的机会就越少。

因此,假如女人在谈了一段恋爱超过两年都没办法稳定下来,看不到结婚的希望时,无论恋爱对象再优秀,最好的选择还是放弃。

三、放弃寻求“最大麦穗”,尽早拿下“相对大的麦穗”

事实上,这套理论并非真的帮助我们寻求“最大的麦穗”,而是寻求“相对大的麦穗”,最关键的一点是避免我们“两手空空”,现实生活根本没有什么完美对象,我们要找寻的应该是那个适合我们的人,并不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缺的人。

毕竟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像开普勒一样可以作弊,能够回过头去找之前拒绝过的对象,然后这个对象又刚好能够接受我们求婚的请求,假如开普勒错失了这个对象,那他的下半生很可能在悔恨中度过,而不是在幸福中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