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交易网> 酒店资讯> 资讯详情
政策补贴 + 市场买单,绿色酒店成投资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09-19 10:01:06

来源:原创 SOSO 次方点评 侵删


95cfa839cf2b705eb0f1dbf48bc48a86_e3fdaf564b29276cfa02d5f1c6872155cb0f5863.png


在酒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依靠客房涨价和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2025年暑期酒店市场的分化格局,让更多投资人意识到转型的迫切性。


与此前聚焦的存量改造、价格策略等方向不同,绿色酒店转型正成为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全新投资风口。从国家层面来看,2024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叠加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最高达1000万元的碳减排专项补贴,为酒店投资人提供了实质性的政策红利。与此同时,据相关调查,超过70%的消费者在选择酒店时会考虑其环保措施和低碳表现,这种消费意识的觉醒正在重塑酒店业的价值评估体系。


注:绿色酒店,又称生态效益型饭店,指在运营中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措施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服务的饭店类型。


政策驱动下, 

酒店业的绿色转型有何趋势?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时代浪潮下,酒店业,这一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行业关键节点,正站在ESG(环境、社会与治理)转型的历史性新起点上。


就国内而言,酒店业的绿色转型已从自愿行为升级为政策引导下的必然选择。国家税务总局针对酒店行业推出的专项税费减免政策,覆盖了节能设备采购、可再生能源应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在地方层面,深圳市对超低能耗示范项目,每平米资助150元,一次性最高500万元;上海市静安区、福州市、烟台市等地,则对实施碳减排改造的酒店按节能效益,构建了全方位的激励机制,这些政策显著降低了绿色改造的资金门槛。


政策红利的释放正在加速行业转型进程。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2378家酒店获得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较2020年增长3.2倍。这种增长态势与政策设计的阶梯式激励机制密切相关——对于新建酒店,采用模块化设计和环保建材可享受容积率奖励;对于存量酒店,节水节电改造达到标准可获得改造费用的补贴。


国际标准的本土化落地进一步规范了绿色酒店的发展路径。2025年9月,华住集团运营的4家宜必思酒店成为中国首个获得GSTC(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认证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标志着绿色标准已从高端酒店向大众市场渗透。该认证要求酒店在能源管理、废物处理、社区参与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通过认证的酒店不仅能提升品牌形象,更能接入国际差旅市场的采购体系。


绿色酒店投资,

如何进行成本与收益核算?


绿色酒店投资的核心争议在于改造投入与长期收益的平衡问题,这一矛盾贯穿于酒店低碳转型的各个环节,从前期改造方案落地时的“真金白银”硬投入,到中期运维中的隐性成本消耗,再到后期收益兑现时的市场与政策不确定性,每一环都在放大“当下付出”与“未来回报”的张力。


九寨康莱德酒店和鲁能希尔顿度假酒店的实践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通过引入第三方能源公司合作建设废热制备热水系统,酒店实现了热水锅炉燃气消耗从日均880立方米降至0的突破,综合节省电费日均达4300元。这种“节能效益分成”模式,让酒店在无额外硬件投入的情况下完成改造,投资方则通过分享节能收益实现回报,为轻资产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九寨康莱德酒店


运营成本的降低构成了绿色酒店的基础收益来源。万达酒店及度假村通过三级废弃物管理策略,2024年循环再利用1783公斤纸张、324公斤塑胶及13476公斤厨余垃圾,直接减少垃圾处理成本28%。上海滴水湖洲际酒店实行的本地食材采购策略,不仅使食材运输碳排放减少40%,还通过缩短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15%。


这些案例表明,绿色运营本质上是对资源效率的优化,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市场溢价与消费升级的共振


次方点评发现,近年来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入住酒店时,愿意为绿色酒店支付的溢价正在形成稳定的收益增长点。


据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显示,绿色认证酒店的平均RevPAR较传统酒店高18-22%,其中房价贡献占比60%,入住率贡献占比40%。另外,携程平台数据显示,获得绿色认证的酒店平均房价较同档次酒店高12-18%,入住率高出8-10个百分点。这种市场溢价来源于多重因素:环保意识较强的客群愿为可持续体验支付额外费用;企业差旅政策日益倾向选择绿色酒店,部分公司甚至将GSTC认证(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作为指定采购标准;政府会议和活动也优先选择绿色酒店,带来稳定的政务客源。


绿色实践正在重塑酒店的品牌价值和客户粘性。锦江酒店(中国区)于2024年7月,正式启动了的废旧布草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通过数字化追溯系统让消费者可查询布草的回收处理过程,这种透明化操作显著提升了客户认同感,值得一提的是,锦江酒店(中国区)还因此斩获了“央国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奖”这项殊荣。除了锦江酒店(中国区)以外,这两年希尔顿集团推出的甘蔗渣材质月饼礼盒、亚朵酒店使用的竹纤维墙面材料等细节,成为社交媒体传播的热点,形成了低成本的品牌曝光。


希尔顿酒店甘蔗渣材质月饼礼盒

 

细分市场的绿色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据《2025亲子度假发展报告》显示,亲子家庭更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和无毒建材,愿意为此支付20%以上的溢价;年轻背包客重视酒店的废弃物处理和社区参与项目,将其作为选择住宿的重要依据;高端客群则注重碳抵消项目和可持续餐饮体验,推动酒店开发本地有机食材菜单。这些需求差异要求投资人在酒店的绿色改造中进行精准定位,避免盲目投入。


酒店的绿色化,

具体投资策略与实施路径


次方点评认为,存量酒店的绿色改造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资深投资人建议从三个维度进行决策:

 

首先,评估物业基础条件,建筑隔热性能差、机电系统老旧的酒店改造价值更高;


以建筑隔热性能为例,若酒店外墙未做保温层、门窗密封性能差,会导致空调能耗居高不下通过加装高效保温材料、更换断桥铝门窗等改造措施,不仅降低能耗成本,还能提升客房温度稳定性,改善客人居住体验,进而支持房价提升;对于使用超过10年的机电系统,一方面设备故障频率高,另一方面能源利用率低。通过全面升级为变频空调、光伏供电系统等,既能减少设备故障风险,还能符合国家“双碳”政策要求,间接提升客房入住率。


其次,分析区域政策红利,优先选择地方补贴力度大、执行效率高的城市。在补贴力度层面,需重点关注“精准性”补贴——例如部分城市针对酒店改造推出的专项补贴,不仅覆盖外立面翻新、内部装修等基础工程,还对符合智慧酒店、绿色酒店标准的项目额外给予奖励。


最后,测算客源匹配度,商务型酒店侧重节能改造,旅游型酒店可增加环保体验项目。华南区域资深投资人蔡华霖秉持的“最小改动原则”在此尤为适用——当单房改造费用超过新建成本30%时,应优先考虑重建方案。


除了存量酒店改造成绿色酒店外,新建酒店的绿色投资则应采用全生命周期思维。例如亚朵集团推广的模块化设计,将家具整体生产、制造、安装周期缩短30%以上。这种工业化建造方式同时降低了成本和碳排放。在能源系统选择上,长三角地区的酒店可优先考虑地源热泵,华南地区则适合太阳能光伏板与储能系统结合,这些选择需结合区域气候特征进行优化。


技术创新为绿色投资提供了新工具。酒店智能传感对能源管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帮助。


首先,智能传感能够实时监测酒店内各个区域的能源使用情况,比如不同楼层、不同客房、不同公共区域的电力、水、气等能源的消耗数据。通过精准监测,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能源消耗的热点和瓶颈区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其次,智能传感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例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可以被传感器实时感知。


再者,智能传感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根据实时监测到的能源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结合酒店的运营规律和客人流量等因素,酒店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能源管理计划,以达到程度节约能源的目的。


此外,智能传感还可以与酒店的物业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能源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和报表生成,大大提高了能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写在最后


绿色转型正在重构酒店业的竞争格局。那些率先完成绿色改造的酒店不仅获得了政策红利和市场溢价,更在碳交易等新兴领域占据先机。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扩容,酒店的节能效益有望通过碳配额交易实现变现,这种潜在收益尚未被充分认知。

 

次方点评认为,对于酒店投资人而言,绿色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那些能够将环保理念转化为运营优势的投资人,不仅能获得当下的政策补贴和消费溢价,更能在行业变革中占据战略制高点。绿色酒店的投资逻辑,本质上是对酒店业价值维度的拓展——从单一的客房销售转向资源效率、品牌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综合提升,这正是未来酒店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



    有间医疗
    有间写字楼
    有间工厂
    有间土地
    有间商铺
    酒店交易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其内容和图片的真实性、合法性、版权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的信息为准。本网站信息凡涉及面积单位均为建筑面积,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租赁或购买该物业时,请谨慎核查。
郑重提示:
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